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十二)理科信仰,古今亦然

    常常說起,不管每個時代,其實年輕人遇到的問題永遠都差不了多少。年長者永遠在抱怨現在的年輕人抗壓性是草莓族,不過這種說法早就在一千多年前的日本古文書裏就出現過。我們常錯覺人類一直在往前進步,但是很遺憾的,我們好像不是學習性那麼好的生物。
    另一個萬年話題,就是近代化以來的「百無一用是書生」之論。尤其是文科主修,對一些功利主義者來講幾乎等於廢物。人生的溫拿永遠都只能是竹科裏的工程師或是大醫院裏的醫生,法商簡直次等人種。而讀文史的,沒把你送進毒氣室就是謝天謝地了。

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戰爭,是場究極的選擇

    這部連續劇,給台灣最大的啟示,或許就在每集開頭由渡邊謙口白的第一句:

    「一個極為弱小的國家,正準備迎接她的開化期」。

    前面的兩集,讓人感受到一個新興弱小,沒有重工業卻想要在帝國主義時代裏靠自己之力站起來的東方古國,用盡一切陽春但卻充滿狂熱的激情方式,勉強建立起一個「類近代國家」的艱苦路程。這段路程,就像幾位主角的青春群像一般,雖然年輕而青渋,但卻充滿存在感和真實感。而完成這段旅程背後的支持力量,諷刺的竟是江戶時代兩百六十多年所遺留下來的國民性。

(十一)青年苦惱,百年如一

    從鄉下到天下菁英群聚的首都奮鬥,是不管什麼時代都讓人熟悉的故事。
    秋山真之也是一樣。作為故鄉四國松山的秀才,帶著不服輸的衝勁和對大城市的不安,真之隻身來到了東京投靠自己在陸軍大學就讀的大哥好古。
    明治開始時已經是個少年的好古,某種程度而言正好搭上了人材荒的時代浪潮,用他在舊時代培養出來的基礎教養,短短時間內不但成了教員,還為了更上一層樓而進了軍校,甚至成了陸軍菁英預備班的陸軍大學。而小他十歲的弟弟真之,雖然也是生活在國家基礎建設仍在如火如荼進行的明治國家,但在「出人頭地」的機先上,卻已晚了一步。
    先別誤會,真之到了東京之後,先進了共立學校、又第一年就考進了東大預備門,接下來馬上就要進入東大。在當時而言,東大生可是「將來不是博士就是大臣」,只要好好讀完可就註定進入人生勝利組。不過這些志於「在朝則為太政大臣,在野則為國會議長」的新時代青年,心裏面想的可不是這些小鼻子小眼睛的勾當。

(十)模索和掙扎,是為了人生和國家

    這一篇,來談談坂上之雲裏的人生價值。

    在明治之子們的立志時代,離開了故鄉四國伊予,真之和子規終於如願地考進了大學預備門,也在預備門裏結織了許多日後這個國家的重要人物,包括通俗文學作家山田美妙、夏目漱石、米山保三郎、南方熊楠、尾崎紅葉等等,每個都是日後在各自領域獨當一面的大家。

    這就是明治國家的有趣之處。由於資源有限,所以全國所有的英才,都只集中於少數幾個重要據點。至於說「正岡子規可是俳句大家,一點都不平凡」的維基神人,歡迎你趕快發揮一下,自己去估狗維基一下上面那幾位是什麼人物再繼續到BBS裏大發其表吧。

    為什麼,正岡子規和秋山兄弟,會是司馬遼太郎口中的平凡人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原作中曾說過「從明治維新到戰勝日俄戰爭這場奇跡,原本就是整個日本裏成千上萬無名的演員用盡全力奮力演出而成的」。會讓這三位擔任這個大作的主角,原因就是這三位或許在他們自己生涯裏堪稱偉大的巨人,從整個日本的角度來看,或許也只是成千上萬的演員裏其中三個而已吧。

    還有另外一個理由,就是明治青年們的價值觀。

    很多朋友一定很奇怪,子規和真之讀書明明讀得很爽也進了最高學府,還每天在那邊GGYY不專心把妹約砲,想那些有的沒有的幹麼。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九):本土與國際觀----秋山兄弟與「天皇的料理人」

    這一篇,來談談明治這個時代裏幾個秋山的故事。


  坂上之雲的主角秋山兄弟,在日本奮力往上爬的明治時代裏,一個進了陸軍大學,另一個則進了海軍兵學校。之前也說過,這對在日俄戰爭中為大日本帝國立下極大功勞的兄弟,原本都不是軍人體系出身。但是在「富國強兵」的帝國主義時代風潮下,亟於擠身「列強」之林的日本,軍隊的訓練機構就是最大也最新的外國技術文化導入地。秋山兄弟也分別在這個時代,以不同的方式體驗到了何謂「世界」和「國際觀」。

    講到國際觀,一般可能覺得以海洋作為活躍場所的海軍應該是比較國際化吧。所以,我們先來看看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