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十二)理科信仰,古今亦然

    常常說起,不管每個時代,其實年輕人遇到的問題永遠都差不了多少。年長者永遠在抱怨現在的年輕人抗壓性是草莓族,不過這種說法早就在一千多年前的日本古文書裏就出現過。我們常錯覺人類一直在往前進步,但是很遺憾的,我們好像不是學習性那麼好的生物。
    另一個萬年話題,就是近代化以來的「百無一用是書生」之論。尤其是文科主修,對一些功利主義者來講幾乎等於廢物。人生的溫拿永遠都只能是竹科裏的工程師或是大醫院裏的醫生,法商簡直次等人種。而讀文史的,沒把你送進毒氣室就是謝天謝地了。




    回到明治初期的黎明日本。就「富國強兵」這個帝國時代的唯一基準而言,除了可以讓國家直接壯大的理科和外交、軍事學之外,其他都是「不要不急」的學問。尤其是文科。如果可以輸入外國先進學問的語學,當然那也是熱門顯學的一種。但若是史學或是漢學,那麼大家還可以在「文以載道」的東方傳統下勉勉強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而純文學呢?根本就是浪費時間的天誅地滅。如果研究的是庶民文學,那更是和自己人生、甚至整個國家過不去的政治不正確選擇。

    這篇,我們來談談一個可能在歷史可能不是那麼顯眼的人物。他叫佃一予

    佃一予和正岡子規及秋山兄弟一樣,都是四國松山人。佃一予嚴格遵守著明治青年的「立身出世」守則,從東大政治學科畢業後進入內務省,後來當上了參事官、總理大臣秘書官和大阪、神戶的海關總長。最後還到了清國成為袁世凱的財政顧問,歷任日本興業銀行副總裁、滿州鐵道的理事。就一個男子的生涯來講,佃一予無異是個勝利組。

    但如果我們就結果論來講,這位可能在生前極盡榮華的官僚實業家,後來卻沒有幾個人記住他。相對地,在生時永遠薪水僅供糊口,卻在當時就廣受注目、也為日後日本的文化確立作出偉大貢獻的正岡子規、作為軍人為日本打下偉大戰果的秋山兄弟,或許在財富上無法和佃一予相比,不過若講到「留給人探聽」的生涯價值上,佃一予可無法和這幾位真正的能人相提並論。

     佃一予和正岡子規一樣,都是接受松山藩舊主久松家所興辦的「常磐會」資助的獎學生。所以,他們一同住在常磐會的宿舍裏。一同抱著要發奮圖強為故鄉洗清「賊軍」污名的大志。但是對佃來講,從事無用之學的子規,簡直像是病毒般的存在。因為時代要求的就是經世濟民的實用之學。文學對日本成為一個強國有什麼屁用?更何況子規鑽研的更是對當時人而言是下里巴人、有錢退休生意人當成娛樂的俳句了。於是就在佃一予這派人的大力反對和運作之下,子規被趕出了常磐會的寄宿宿舍,就連當時身為舍監、卻因為心服其才氣而一起「師事」子規從事俳句創作的內藤鳴雪,也一起被逼出了這個宿舍。雖然內藤鳴雪是大家公認的才德兼備、作為這群年輕學子長輩毫無可挑剔之處的賢拜,但就在連松山當地的子弟要上東京時,都會被家長特別叮嚀「千萬別靠近正岡家的阿升」這種時代風氣之下,兩人黯然離開了常磐會的宿舍。

  這就是上之雲裏的主角之一正岡子規所面對的時代。對佃一予這些人來講,別說文學根本無用,他們甚至打從心裏認為東大根本就不該設置文科。對他們來講,除了技術人員之外,不直接從事生產的人唯一有用的職業就是軍人和官僚,這兩種帝國主義國家運營的頭腦。但是只要稍微反思一下就知道,如果明治日本沒有夏目漱石、沒有正岡子規、沒有其他如繁星般亮眼的眾文學、藝術大家,那麼所謂的明治日本,將是一個多麼虛弱可笑的國家。而這個達成擊倒古老歐陸帝國俄羅斯偉業的小小島國,甚至根本一開始就不可能擁有那麼堅強的意志力和原動力----那種為了維持「日本能繼續是日本」而產生的鬥志和幾近悲願的期待。


     因為經過了歲月的洗禮,我們知道明治日本若沒有這些精神元素的支撐,就真的只成了一個物量盲目要和列強看齊,只想在武器和工業上和歐陸平起平坐、西方人眼中的「猿猴之國」了。而另一個號稱要維新的東亞傳統大國,就正因為這種莫名其妙的速食「先進」思維,而把西方化、近代化的國家改造工程弄成了一場鬧劇。這場鬧劇以日清戰爭(甲午戰爭)為轉折點,而以改革派百日維新徹底失敗告終。最後,更以義和團引起的京師浩劫作為大清帝國敗亡前最後的盛大煙火秀。

  為什麼,很簡單。因為這個具有所謂五千年傳統的大國,壓根不覺得應該在精神面上對西方文明作出妥協。所以中國的維新是物質而皮毛的。但是相反的,日本這個島國在維新建國的過程中,反而是因為子規、漱石這些人在精神面上的堅持,而讓日本近代化的過程中,雖然在物質軍事上極速地西洋化,卻保住了日本這個國家的主體性和獨特的日本經驗。所以今天我們回頭看看明治、大正期的日本,沒有人會說那個時代單純是西方歐陸的模倣秀,而充滿了日本獨特的光彩和特性。

  今天的台灣,理工醫動不動就要「戰文科」,並且自許為國家真正的領導人。當然,就算是明治日本,如果沒有像古市公威等專門家「我一天偷懶就代表日本一天的進度延遲」那樣在專門領域上為國奮鬥,當然沒有日後大日本帝國成為列強的偉大成果。但如果把國家看成是一個人,這個人有了衣服、有了名車、有了豪宅和錦衣玉食、甚至有了強大的自衛武器,但若這個人沒有人文素養和思考的能力,那麼終究還是個中國土豪級的貨色,別人看來不過是個窮得只剩下錢的富裕蠢蛋。如果大多數人都覺得這樣好、這樣是理想的人生目標,那麼很遺憾的,這些人所組成的群體,就離真正令人尊敬的國家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歷史或許不是萬能,但它常提供我們很多的借鏡和參考。過去子規他們面對比現在更嚴重的文科歧視,但是他沒有因此仇恨理科、仇恨世間,或說他根本沒放在心上過。他在他的領域上發光發熱,為自己留下了名字,也為日本留下了可觀的精神財產。或許今天的台灣,當我們聽到有關這方面的種種膚淺聲音時,這些才是我們真正該去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