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博士論文中招記

    沒錯,亦竹又回到日本來了。原因很簡單,又是為了那個苦惱自己已經快三年的日本博士學位。


    在還完了台灣的債務(因為拿了三年的公費獎學金,就得在台灣服務三年),最後還投身愛台聖戰之後,亦竹又提著簡單的行李,來到筑波大學和教授們奮戰。


  近年的筑波由於電車開通,變得比較熱鬧一點了。不然亦竹剛來的時候,鄉下得跟鬼一樣。

       亦竹的論文在多次添改之後,終於堂堂邁入十五萬字大關。而在和指導教官達成最後完成協議後,開始請教其他三位副審教授的意見。問題來了。

      其中一位,是同樣民俗學的老師,也比我的指導教授菜。雖然聽說他很雞巴,不過反正我的老師也還沒那麼快死,每次我來日本也都沒忘記拿點小禮物給他。據教授講,在他還健在的時候,他沒什麼殺傷力。

    另外兩位就妙了。一位是東洋史的史學教授,另外一位也是民俗學的教授,但是輩份和我老師差不多。在面談的結果下,民俗學副審說:嗯,你的立論不錯,但是我不贊成在台灣民俗和中華文化是可以分開的,這方面你要多多用實際調查的資料去佐證。以日本民俗學的客觀角度,有時候你寫時放了太多台灣人的感情了。

    好哇,反正是要學位的,你說了算。

    接下來換東洋史老師講話了。他說:嗯,你的論文觀點非常好。但是呢,引用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太沒有「學術專業」了,這樣作為論文不是很好。而且你是台灣人,應該站在台灣的角度,何必以日本民俗學的角度立論呢?


   哇咧。那到底你們那一個說的算啊?看了看指導教授,教授像大雄般傻笑中。

   一月初時只好再來報到一次了。幹。
    

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思想.行動.司馬遼太郎

     最近,因為論文最終作業的關係,告別台南、台灣政治界的漫天硝煙,回到了日本。日本現在正是正式進入寒冬之際,和台灣不同的,由於室內到處都有暖氣,所以偶爾出門吹吹寒風,反而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


   四季分明的日本,在不同的季節都有讓人享受的不同寶藏。冬天的鮮蚵、草莓、亦竹最喜歡的滑雪(雖然最近一直被論文所苦,已經三年多沒去了),夏天的水蜜桃、煙火大會等等。四季的分明,直接構建了日本人的豐富感受性。


   說起來,亦竹是比較喜歡冬天的。喜歡那種因為寒冷而待在室內時一個人的隔離感,或是和其他人在一起時的共同感、安心感。不過,四季如春的台南,亦竹也同樣地喜歡那種無所事事的悠閒。善感的日本鄉間冬季和南國古都,雖然季節感全然不同,但相同的是那分帶有自省的優雅。


   熱帶台南的人們常讓日本人羨慕不已,因為整年適於人居的氣候,所以不知道疲勞、不管遇到任何的困難都能永遠保持樂觀的個性,讓台南人充滿了行動力和奇想。而四季分明的天氣,則讓日本人對於四週的變化察覺敏銳和善於感受。
  
   台灣人和日本人,一邊是行動和樂觀的民族,一邊則是思想和善感的民族。


    歷經了一場台南的聖戰再回到日本筑波,因為忙於論文而幾乎除了大學之外出了不門的亦竹,還是用了兩個小時,到書店買了幾本司馬遼太郎的隨筆集。這位曾寫過「台灣紀行」、和李登輝對談「台灣人的悲哀」的小說家,一直是亦竹的偶像之一。但亦竹喜歡司馬的小品集勝過其小說,亦竹對於日本史的認識,有一大部分來自司馬遼太郎的隨筆。


   把住宿處業者送的溫泉劑丟入浴槽中,在家中的溫泉裏一個人讀著司馬遼太郎的書,就是暫 時因論文所苦的亦竹最大的休息。活動力的民族台灣人,在寫文章時似乎常想著「這篇文章傳達了什麼重要意涵」、甚至是「這部書能不能賣錢」、「會不會受歡迎」。行動力當然很重要,但有時也需要像司馬遼太郎的文章這種接近和自己對話,用「思想」而不是用「邏輯」的片刻。


   希望回到台灣之後,這段時間的沈澱可以讓自己之後有更多的前進動力。讓外面嚴冬的白雪,反而成為將來內心引爆的燃料。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朋友們,這是黎明前的黑暗

    五都選舉,因為一顆子彈,綠營只贏兩都。

    開票當天,亦竹正在台南負責開票作業。雖然賴醫師早早在五點多時就決定勝負,但是看著電視上跳動的數字,亦竹不禁百感交集。在慶祝的煙火光芒中,一個人眼眶泛紅。我想,和我一樣心情的朋友,應不在少數。

    為什麼,這樣還有這麼多人,選擇弊案與無能的一方?

    但仔細想想,就算扣掉爭議的楊秋興票數,綠營選票,仍然勝過藍營。就算用了這種爛招,藍營仍然在總票數上敗下陣來。全台灣的基本盤,已經不再是「藍大於綠」了。

    就成敗論英雄來講,綠營的確是輸了。但在改革的路上,我們走出了一大步----本來,這條路上就從沒有輕鬆過,不是嗎?綠營輸了北部,在南部大贏,也在中部打了一場美好戰役。台灣的價值觀,已經在改變。亦竹無意以「雖敗猶榮」來阿Q,也覺得連勝文的傷勢如何,管他娘。畢竟,從黨國集團只為連勝文中槍「哀爸叫娘禮」,卻從未為另一位不幸身亡的民眾說半句話時,台灣人就已經看出這群人的價值觀是什麼了。

    日本從幕末的危機,到明治維新成功前這段時間,被稱為「黎明前的黑暗」。其中打了數次戰爭,也流了無數志士的血。在改革的路上,雖然辛苦,但台灣未曾為此付出無數年輕生命消失的慘痛代價,就值得傲於世界。朋友們,五都的小小挫折,是破曉前的輻射效應。天明前的寒冷,是為了等待曙光射出的那一刻。這場戰役,亦竹用小小的微力參與,對自己的青春也有所交待。但是,我仍然會再努力,等著2012這年,台灣被真理和公義再次喚醒的時候。

    我的母親台灣,不要為了五都哭泣。你的子女們,會在一夜的悲傷後,就繼續走向迎接光明的道路。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好主意.餿主意.愛台灣

    雖然最近都在台南奮戰,但是這篇網誌,卻和台南沒有什麼直接關連,而是亦竹心裏一直有的感受。

    愛台灣,從來不是條平坦的路。只差沒在每個台派門口掛個「升官發財請出去,貪生怕死莫進來」的對聯了。大部分所謂的台派,都是充滿反叛精神,不願意為了苟且偷安而走向這條堅持主體尊嚴的路上。這種精神,亦竹百分之百贊同。也因為這樣,自己也才走上了這條路。

   但是,問題來了。台派之間,其實和黨國集團一樣,充滿了互鬥。黨國集團的鬥,是為了利潤(這個用詞如果您是台語母語者,就知道它和「利益」的不同了)。而台派的鬥,通常是為了「不爽」。如果有一百個台派,你可能可以聽到三百種某人不爽某人的故事和理由。

   我們,不是既得利益的一方。所以,我們要奪回詮釋權,本來就是條艱辛的道路,更不是件簡單的事。於是,為了達成這個任務,我們可以聽到許多的台派能人們的構想。裏面,有真知灼見,當然也有狗屁倒灶的餿主意。亦竹從「覺醒」以來,想當然爾也有過許多的構想。但是,亦竹自己也很難知道,這些構想裏面,有多少真的是正確的,有多少是餿的。這些構想,當然是出自自己的理想。但許多時候,構想沒有真正去實行的話,很難知道它是否合於實際。

    最近的五都選舉,大家都知道是決定台灣未來的重要前哨戰。但是,我們也聽到很多的聲音,包括說「因為xxxx的理由,所以我不投xxxx」,甚至「因為xxx的理由,所以支持xxx」也沒有用。然後說完了不支持綠營候選人的理由後,我們又會聽到「我們可以xxxx,或是xxxx,不一定要投票給xxxx」。

   剛才說過,亦竹也不是聖人。所以我也沒有能力去判斷這些作法到底是灼見級的,或是根本就餿的。但是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如果民進黨這次五都若是失敗,台灣的前途絕對不會變得更好。

   就這麼簡單。

    如果您真的要問我,亦竹也可以提出六十七個理由,來分別告訴您我對這次民進黨五位候選人有多麼的不爽。其中也可以包括「我這樣的人材,怎麼讓我失業呢!」----開玩笑的,這次亦竹無頭路是「自願性失業」,和民進黨沒有發現小弟這位人材沒有關係(笑)。但就算六十七個理由爆增成67的67次方個理由、我和五位候選人的其中任何一位有殺父奪妻之仇(其實不用啦,只要有「搶我頭路」之仇,這就可以不共戴天了),那就表示我可以放棄我自己的信仰,用「藍綠都是一樣爛」這種破理由,來說服我自己繼續幫台灣姑息養奸嗎?

    而且人有個奇怪的特性,就是大部分的人都覺得「我的構想才是真知灼見,你的主意絕對是餿的」。於是,一堆人吵個不休,不管誰上了檯面,永遠都有另一群台派大為不滿。其實,真正大家在吵的理由,是「為什麼我的真知灼見不被採用」或是「怎麼不是我這麼好的人出頭而是那個人」,於是本來就還不是絕對多數的我們,永遠等著被利益集團個個擊破。

    因為走愛台灣的這條路,個性高傲的亦竹,不知道被多少自己根本看不起的人羞辱過。不知道有多少次覺得自己像是龍游淺水、聽過上百個以上根本莫名其妙的「面授機宜」。但是,亦竹一直忍耐著。為什麼?不是因為升官發財,更不是亦竹的修養超人。而是當想到上述的這種情形時,亦竹總是提醒自己,莫忘了在日本留學時,因為國家認同和處境所受到的委屈。更別讓自己對母親祖國的盼望和期待,廉價到比個人的一時榮辱更不重要。對我來說,這兩件事,才真是生命中的奇恥大辱。

    講團結,是老生常談。亦竹只想和大家勉勵的是,不管現在有什麼樣的委屈和憤怒,都不能像火爆浪子一般馬上要「討個公道」。最大公約數,才是在理想達成之前我們唯一的真理。如果真不能作到,那不如放棄這個信仰,也比可悲地想無數個理由合理化自己來得強上數倍。

    忍耐,是一躍沖天前的屈膝。

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台南經驗(六)文化與行銷

  最近大概大家都想問亦竹說,新竹國民黨棄將張碧琴到賴清德總部踢館的事。蓋張乃小丑一枚,不值得花時間多談。對台灣、對台南來講,還有很多雖然沒有新聞時效、但卻更重要的事情要去思考。今天,我們來談談「文化」和「行銷」的關係。

  亦竹的朋友裏,商界的通常認為「文化」就是花錢的勾當,不足以成家立業的東西。而在文化界的,也常認為「行銷」是俗不可耐的東西,深怕文化一旦商業化,就成了被拿來消費、讓文化庸俗化的元凶。

 這些意見,都對,也都不對。在這裏,亦竹要舉出幾個例子。

   國外的話,日本的京都,可算是文化了吧?到這麼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古都觀光,可有人敢身無分文前往,或是打算不花半毛錢去參觀各大古蹟?國內的話,台南的小吃美食,可算是民俗文化的寶庫了吧?那麼前往台南旗哥牛肉湯享用了美味至極的清燙牛肉湯後,從懷中掏出一百元時,那麼這個行為模組,到底算是文化,還是商業行銷?

  亦竹一直強調,文化建設如果不能帶給人民實際的利益,那麼建設出來的光榮感,會是撐不久的「打腫臉充胖子」情結。而單純的行銷活動,如果沒有加上獨特性和文化深度,那才是庸俗不堪的市儈行為。雖然說以民俗學的角度來講,市儈到極致時,也會成為一種文化(笑)。

  會讓亦竹最近有這個體會的,是一位好朋友傳來的台南精品明細。裏面的東西,號稱是台南的特產精品。亦竹從來沒有對大台南的農產競爭力和品質有過 絲毫懷疑。不過在行銷包裝上,卻讓作為消費者的亦竹一點興趣都沒有。而從事通路業的朋友,則是以商業的眼光說「這樣的東西上通路是沒有利潤可言的」。

  亦竹嫌的,是文化行銷深度不夠。朋友嫌的,則是利潤不夠。但是其實講的是同一個問題,就是「附加價值不足」。在這裏,我們來看看國外的例子:

  有名的和菓子「聖護院八橋」的說明

聖護院八橋的商品介紹


  其實,八橋或是「生八橋」,還不就是糯米餅皮包紅豆的小點心。但是去過京都的人,卻大都人手一盒買回來作紀念品。而且,一小盒就要一千日幣,貴得很。憑什麼賣這麼貴?其實很簡單,就是文化深度故事性獨特性三點。至於日本人特有的原料嚴選和口味,其實並不是最絕對的。不然,台南農友對農產的堅持,哪會輸給日本人呢?

 文化深度,受過荷蘭、日本、漢族三種文化洗禮的台南,豈會沒有?只是雖然目前民間不斷的 努力,卻僅是個人性的單打獨鬥,並且受到剛才講的迷思的影響,幾乎很少人把文化和「賺錢」兩字合在一起。於是,總讓人有種文化就是花錢不討好的誤解。

台南處處是故事,處處是材料。只要我們願意,就可以找出台南的獨特性。

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台南經驗(五)郭添財的文化政策

台南要有自己的文化獨特性,才有可能成為文化首都

    
    亦竹在大專院校裏任職了三年,雖然因為自己的不認真(笑),而讓自己的博士學位一直還停留在「博十」的階段。不過要攻擊或是笑我的人請注意,當時亦竹是因為家庭因素而放棄還有兩年的國費獎學金回來任職的,如果要嘲笑我,請先拿兩個國費獎學金,再拿個國外稍微可以看的博士學位再來靠北!
   言歸正傳,既然自己學的是文化人類學,那麼,當然要考察一下兩邊候選人的文化政策。很巧的,這次兩邊都說台南是「台灣的京都」。概念是很好,但是亦竹必須要吹毛求庇的說一句:
    京都之所以是京都,就是因為她獨一無二。所以,台南也必須是「台灣的台南」,必須獨一無二。

   很多人到了京都,會覺得許多的景點,受了很強的中華文化影響,這點沒人可以否認。但是,到了京都而感動的遊客們,沒人會覺得京都是中國古城的縮小版、甚至山寨版。不過,在台灣的特殊國家認同和文化霸權影響之下,許多人對台南的印象,卻和京都的情形大不相同。
  比方說,郭添財的文化政策是:
郭添財訪日時發表的文化政見

   除了和京都市長的鬼扯淡之外,不知道他口口聲聲的「打造文化觀光古都」,有什麼具體方案?不過,在另一個郭先生所發的新聞稿裏,我們大概可以看出他真正的想法:

郭添財的天才教育政策

   文中除了提到賴清德的教育政策「四平八穩」、但是就「無法顯示台南的特色」。不過看了看郭先生的內容,也是「一支唬爛畫得水水」,到底作不作得到,不知道。但是我只知道,郭先生之前服務的大專院校,是現在更名「台灣首府大學」,之前和小弟服務學校並列「稻德國真遠」五大後段班之一的名校。貴為副校長的郭先生,把自己的大學都搞成這樣子,還一副「林北教育博士」的嘴臉,要來攻擊別人?然後在文中一起贊聲的,都是郭先生在xx首府大學的過去好同事、好朋友們。果然,三人成虎,或許也可以寫成唬爛的唬。

  最重要的,台南將來是要成為獨一無二的「世界的台南」,還是要成為中國古城的山寨版?我想,在這部分,郭先生對他將來的願景,以政見提供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郭添財的「讀經小博士」政見

  不知道為什麼,台灣、或者說台南,總是有一批人,好像覺得台南拿掉了中國的文化元素,就什麼都沒了。所以,在這個時代,還拼命抱著酸儒的老殭屍。中華文化,當然是歷史古都台南的重要元素之一。但是為什麼要拿掉台灣民俗、荷蘭、日本的文化資產?還是政治向中國靠攏,連精神文化,都不作中國的單一奴才不高興?相較於郭先生的天才想法,賴清德的多元、重視鄉土文化政策,才是台南今後應走的王道。如果今天你去越南玩,結果滿城都是「偉大的法國文化遺產」,連越南一點點的在地文化都沒的話,那你為什麼不直接去法國,去一群黃種人的山寨城邦幹麼?

  這,就是教育博士對台南的理解。這,就是口口聲聲「正統台南人」對台南的期許。唉!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台南經驗(四) 亦竹flash中招記

    在「年少無知」的青春歲月裏,亦竹曾經自學過flash這套網路動畫製作的顯學軟體。可是,那是在日本當留學生的時候,距今已經六七年前的事了。還記得當時用的是「flash5」,用亦竹的筆電跑起來也算輕鬆自在。


    最近,在賴清德醫師的總部,看到印刷精美的政策白皮書,於是想到了可以用動畫的方式,讓裏面的照片和文字動起來,應該會更加的動人。所以,就認真的開始重新復習這套軟體,想不到,一樣是flash,現在已經從「5」變成「10」了。歲月不饒人啊。

   而且,畢竟好幾年沒碰了。本來亦竹對這套軟體就不是很在行,這下慘了,不是一下子用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就是作了七八個小時結果東西跑不出來作了白工,最慘的,還是轉換成影像檔的時候,電腦跑得快要中風,而自己也等個半死,結果,長度不到三分鐘的短片,竟然花了亦竹快六七十個小時的時間。


    還好,東西總算是完成了,就算不專業,也請看在亦竹的熱情上,多多包涵吧!


背景音樂:南方之星「你才是明星」 ”君こそスター”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台南經驗(三) 政治與表演藝術

    看到標題,很多人以為亦竹是在罵人說政客都在表演,尤其是現在居大位的○○九等人。這句話,一半對、也一半錯。

    網路突飛猛進,很多人一直強調,經由plurk、臉書等工具,讓政治人物更能讓一般大眾了解,也更讓不善表演、而專心作事的政治人物有了平反的空間。但是只要仔細想想,寫文章、尤其是短文,其實也需要相當的表達能力。而政治人物這麼多,真正會作事的人,如果沒有能夠吸引目光和注意的能力,又有誰知道你會作事呢?不過是眾多臉書帳號或是部落格其中一個不是?

作業中的一景,正在幫蘇貞昌剪片
       10月3號是賴清德醫師的總部成立大會,綠色的大人們全員到齊。接下來,就是要把晚會的內容剪輯出來,變成短片和CF拿到第四台播放。想不到要把一個人的演講剪出30秒的精華,也不是件簡單的事。在剪輯的過程中,也發現了每個政治人物講話都有各自的特質,而每個人,其實從他講的話裏,也可以知道他話底下有什麼樣的玄機和想法。


      陳唐山:還是學者氣息很重,講到忘記推薦賴清德了

      蘇煥智:你到底是在恐嚇還是助選?

      蘇貞昌:天生的演講者,草莽精神濃厚
   
      蔡英文:呃…演講有待加強

      蘇嘉全:演講不錯,但有一半都在捧場自己,沒辦法

      黃崑虎:由故事引導出來,由於不是政治人物,推薦最有力!

      謝長廷:腦筋明晰,煽動力也增強了,但是,還是沒有阿扁的動人力量



      講了這麼多,好像亦竹很會演講一樣。其實每個人物,都是亦竹學習的對象。而剪出來的成果,近日將會放上網路,效果真的不錯。和順伯辛苦的一晚,總算有了很棒的代價。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台南經驗(二)國際民俗藝術節觀察

正如部落格開頭所言,亦竹現在正在台南隨著選舉活動,學習開始真正的更了解大台南。畢竟,要不是選舉,就算人在台南已經兩三年了,很多地方,還是不會專程去的。這次,剛好是個對自己也很好的機會。




跟隨著賴清德醫師的行程,今天(10/09)回到了新營,來參加台南縣政府舉辦的南灜國際民俗藝術節活動。新營對亦竹是個很特別的地方。新營就在亦竹開始落腳台南的無米樂故鄉菁寮旁,也是台南縣首府,是溪北最大的都會區。也在這裏,亦竹認識了人生中值得尊敬的長輩陳唐山老縣長(雖然平常亦竹都稱呼他「秘書長」,但是新營人大多還是尊稱其為老縣長)。新營的黃記牛肉湯,也是亦竹心目中的台南美食之一。新營,算是亦竹認識台南友善又樸實的一個起點。

在沒有中央級資源的宣傳下,藝文活動這麼多人,很難得!


預定七點開始的活動,亦竹六點半多就到了現場。剛開始時,會場約有一兩千人左右。兩年一次,今天已經是第七次舉辦的民俗藝術節,這次的logo是以民俗藝陣中的涼傘為意象,也算是符合了台南的特色。活動開始後,賴清德醫師和縣長等到場,而亦竹也在好朋友葉處長的安排下,在保留席中坐了下來。由於一直忙於觀察,所以照片就得後日向同行的朋友調出來後再補齊了。
表演開始前的舞台



來參觀的目的,是觀摩人家是怎麼辦文化活動的。整體而言,這次的活動相當成功。但是為了精益求精,亦竹就大膽地檢討幾個問題出來。



① 整體規劃問題:會場外面有一排的民間攤位,也算是促進民間商機和活動本身的消費性。但是和活動本身的一體性規劃,似乎可以再加強。

② 國際化「為德不卒」:主持人雖然穿插英文,但是程度實在是有待加強。而一開始的「請勿使用閃光燈」和」「手機請關震動」的聲明,卻只有中文,連台語都沒有,實在可惜。

③ 空間標示的問題:很簡單,亦竹在賴醫師還沒到時,找不到廁所。



以上,是活動規劃的問題。這應該大部分都是公部門可以克服的。而針對表現本身規劃的問題是:

① 團體的選擇:當晚表演的團體有巴拿馬、印度、比利時、波蘭、泰國、日本、美國、義大利、墨西哥、斯洛伐克、新加坡和台灣。表演素質很高,但是新加坡團的表演,亦竹才疏學淺,怎麼看都是現代舞,不知道和民俗有什麼關係。而一開始的巴拿馬舞者出來走了一下,由好像是西班牙語系的工讀生口頭介紹之後就結束了,很乾。是否在表演團體的前後順序和內容安排,可以再加強?

② 表演規劃的專業性:第一,這次表演的團體,有美國和墨西哥兩團,都是踢踏舞的表演。但是舞台業者卻沒有考慮到此點,結果舞者賣力地跳得要死,卻完全聽不到舞鞋的聲音,遠看像一群人中猴般的抖個不停,浪費了一場極棒的演出。而最後台灣團的醒獅大鼓團精采表演後,竟是主持人出來囉哩八嗦講了一堆後「解散」,完全浪費掉之前累積的觀眾能量,是否可以有更好的結尾方式?枉費開幕時的合唱團加上京劇、扯鈴、花鼓陣、舞龍的表演,真的氣勢磅薄。
③ 真的、要慎選主持人。這次的主持人雖然是台南縣出身的電視主播,但是她的英語、台語、最後甚至連國語,都怪怪的!





從陳唐山老縣長時代就開辦的南灜藝術節,從這次的表演,可以看出台南人的堅持和台北人沒有的「國際觀」。而整個高水準的活動,更是讓亦竹感覺到蘇縣長和葉處長的用心良苦。只是,蘇縣長最後對賴醫師說,希望能沿用「南灜」這個名字,因為就像「東灜」指日本一樣,「南灜」其實指的就是台南、甚至整個台灣。對於續辦,學文化人類學的亦竹絕對贊成。但是蘇縣長的這席話,我卻要極力反對。第一,「東灜」是別人叫日本的,日本人絕對不會這樣叫自己。就好像西班牙人絕不叫自己「spain」,他們叫自己「伊斯巴尼亞」。第二,如果「東灜」是日本、「南灜」是台灣的話,那麼蘇縣長,這種思維的中心是哪裏?是「天朝上國」的「中華帝國」哩!



文化就是這麼微妙的東西,許多的用心良苦,可能就因為一句乍聽理所當然的話,而全盤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因為任何理由,而停下建構我們文化主體性的腳步。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台南經驗(一)社造團體之行

    今天,隨著賴清德市長(先「叫呼中」,我的習慣)到新營去參加台南縣社造協會的集會。會中許多好朋友都來了。包括無米樂的美雪姐、崑濱伯、新營的李退之、還有太子宮社區的理事長。今天也認識了許多好朋友,包括新大同社會營造中心的執行秘書洪福龍先生、台灣鯛達人李宗銘先生等。

    社區營造,一直是自己關心的話題。由於學的是文化人類學,亦竹也相信,台灣的未來,就在這一塊努力上。台南雖然過去這一塊作的不錯,但是仍然有無限進步的空間。而這方面的建設如果作起來,將會是台灣意識強化的最大武器。

    今天,某種程度上也是開了眼界。認識到台南ngo團體,自己還不認識的一面。也讓自己的文化政策構想,更深化了強度。「新大同社會營造中心」,在台南這麼久了,竟然不知道還有這個團體,也是自己的努力不夠了。

   明天繼續,我的新台南驚奇之旅。

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

台中經驗

本來,這次應該是在最艱辛的台中地區為台灣奮鬥的。但是因為一些原因,雖然不至於到講什麼「不才明主棄」,不過最後的結論,就是回到台南來了。

在台中短短的時間裏,學到了很多。當中當然有許多聽起來不是那麼順耳的話,但是只要想到那是朋友甘犯著打壞交情,都願意向我說的諍言,心裏其實是高興的。好朋友,才是真正的財產。

言歸正傳,我在台中學到了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觀察」和「急事緩辦」兩件事。因為少了觀察,所以有時候滿腔的熱血,反而會成了壞事的材料。而沒有急事緩辦的心理準備,所以有時候好好的一個計劃,反而會因為時機未到,而可惜地破局,甚至有時成為負面材料。

眾所皆知的,如果要把亦竹歸類的話,那麼毫無疑問的,我一定是在「基本教義派」的一邊。但是我的故鄉台中,的確是個特殊的地方。如果以我一向的風格,也的確打不開新的局面。所以,這次我也學到了,真要在選戰中協助出到力的話,有時候不是「我想作什麼」,而真的是「時機需要什麼」。雖然有時候時機需要的,並不是自己可以出到力的地方。

總而言之,自己不會因為這些事情,而失去了對理想的熱情。自己永遠都還有成長的空間,也還有學習的必要。這次的台中經驗,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也希望回到熟悉的台南,能夠活用到自己之前所得到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