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概大家都想問亦竹說,新竹國民黨棄將張碧琴到賴清德總部踢館的事。蓋張乃小丑一枚,不值得花時間多談。對台灣、對台南來講,還有很多雖然沒有新聞時效、但卻更重要的事情要去思考。今天,我們來談談「文化」和「行銷」的關係。
亦竹的朋友裏,商界的通常認為「文化」就是花錢的勾當,不足以成家立業的東西。而在文化界的,也常認為「行銷」是俗不可耐的東西,深怕文化一旦商業化,就成了被拿來消費、讓文化庸俗化的元凶。
這些意見,都對,也都不對。在這裏,亦竹要舉出幾個例子。
國外的話,日本的京都,可算是文化了吧?到這麼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古都觀光,可有人敢身無分文前往,或是打算不花半毛錢去參觀各大古蹟?國內的話,台南的小吃美食,可算是民俗文化的寶庫了吧?那麼前往台南旗哥牛肉湯享用了美味至極的清燙牛肉湯後,從懷中掏出一百元時,那麼這個行為模組,到底算是文化,還是商業行銷?
亦竹一直強調,文化建設如果不能帶給人民實際的利益,那麼建設出來的光榮感,會是撐不久的「打腫臉充胖子」情結。而單純的行銷活動,如果沒有加上獨特性和文化深度,那才是庸俗不堪的市儈行為。雖然說以民俗學的角度來講,市儈到極致時,也會成為一種文化(笑)。
會讓亦竹最近有這個體會的,是一位好朋友傳來的台南精品明細。裏面的東西,號稱是台南的特產精品。亦竹從來沒有對大台南的農產競爭力和品質有過 絲毫懷疑。不過在行銷包裝上,卻讓作為消費者的亦竹一點興趣都沒有。而從事通路業的朋友,則是以商業的眼光說「這樣的東西上通路是沒有利潤可言的」。
亦竹嫌的,是文化行銷深度不夠。朋友嫌的,則是利潤不夠。但是其實講的是同一個問題,就是「附加價值不足」。在這裏,我們來看看國外的例子:
有名的和菓子「聖護院八橋」的說明
聖護院八橋的商品介紹
其實,八橋或是「生八橋」,還不就是糯米餅皮包紅豆的小點心。但是去過京都的人,卻大都人手一盒買回來作紀念品。而且,一小盒就要一千日幣,貴得很。憑什麼賣這麼貴?其實很簡單,就是文化深度和故事性及獨特性三點。至於日本人特有的原料嚴選和口味,其實並不是最絕對的。不然,台南農友對農產的堅持,哪會輸給日本人呢?
文化深度,受過荷蘭、日本、漢族三種文化洗禮的台南,豈會沒有?只是雖然目前民間不斷的 努力,卻僅是個人性的單打獨鬥,並且受到剛才講的迷思的影響,幾乎很少人把文化和「賺錢」兩字合在一起。於是,總讓人有種文化就是花錢不討好的誤解。
台南處處是故事,處處是材料。只要我們願意,就可以找出台南的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