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

越後之龍,戰神上杉謙信的真面目(一)



上杉謙信,就算是在戰亂如麻的戰國時代,也是個公認的「戰神」。後來的霸主織田信長和他直接面對面對幹的「手取川之戰」,織田軍硬是被上杉軍打了個落花流水。而讓江戶幕府三百年盛世開創者的德川家康兵敗如山倒,號稱「戰國第一智將」的武田信玄,遇上了謙信也是勢均力敵,拿他沒皮條。上杉謙信的強,無可置疑。但同時,著名武將中,也沒有另一位像謙信這般充滿不解和神秘之處了。在連續劇或是電影中出現的謙信造型,有豪氣沖天的大鬍子,也有如冷豔型男GACKT所扮演的美型青年武將。相較於另一位名將信玄固定都以「大塊」歐吉桑出場,謙信留給後世的兩種印象,可說是天差地遠。至於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接下來我們會仔細地來探討。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謙信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圖取自信長之野望13「天道」,這裏面的女版謙信,還真的是個美人!) 上杉謙信出生在越後(今天的日本新潟縣,靠近日本海,經常創下日本最大雪量的紀錄),原名長尾景虎。沒錯,他不是一開始就叫謙信的,甚至不姓上杉。作為越後守護代(越後地區副軍長官)長尾為景的四男,景虎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聰明和才能。不過,景虎和其父長景為景的關係並不好,所以從小就被送到了寺院裏,接受住持天室光育的教導。在當時,僧侶由於必須學習佛經,所以得具有漢文的相關知識,因之相較於一般人,可說是知識精英。所以許多戰國武將,都派任僧侶負責自己子女的教育。這和現在人把小朋友送去中台禪寺夏令營,在本質上可是大大的不同。在僧侶教導下長大的景虎,首先面臨的就是父親為景過世,繼任的自己病弱長兄晴景無法鎮壓越後戰禍的混亂情勢。景虎在代替兄長出兵討伐反抗勢力上表現優異,以致後來出現了擁立景虎的勢力,兄弟雙方關係變得險惡。最後,還是由越後守護上杉定實出來「喬」,讓晴景把景虎納為養子,然後自己讓位隱居,讓景虎繼承家業。


看到這邊,一些讀者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或是狗屁倒灶,哪有哥哥認自己弟弟當養子的?但是在「以家為重」的日本式思維下,為了讓整個家族存續,有時候這種我們看來是毀壞人倫的作法,也是情非得已了。 景虎為了維持長尾家的家系,而讓中華文化圈人不可思議地成了長兄的養子。但是,同時景虎也被武田信玄笑稱是「全日本最愛改名的人」,名字一直從長尾景虎、上杉政虎、上杉輝虎,最後才改成了一般所知的上杉謙信。下文裏為了方便,我們統一稱這位常改名的戰神「上杉謙信」。上杉家是有名的「關東管領」(從室町幕府時代相傳至當時,「名目」上統領關東一帶的重要大名)家系,而後在當主上杉憲政時代由於勢力衰敗,而將「家督」(一家之主)傳給了成為養子的謙信。而也因此,謙信把原來的長尾姓改成了上杉。這種寧願關係錯亂也要保住家系,最後卻因為要繼承名家之後而把原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維持住的長尾家給替換掉,這正是日本文化和中華文化中一項大大不同之處。 至於謙信這個人的特徵,簡單來講以後世的印象而言,就是「善於戰爭」和「重情重義」。


的確,謙信的生涯中,和強鄰武田、北條家打了無數次大小戰役,和武田信玄的五次川中島戰役,更是被許多人視為打仗像吃飯一樣的戰國時代中的戰役經典。在這些戰爭中,謙信很少失利,甚至在野戰部分,更被許多人譽為「戰國野戰最強司令官」。但是如果我們檢視謙信的戰役中,積極性的向外擴張戰役極少,川中島的五次戰鬥,起源更是為了幫助被武田信玄趕出信濃的村上義清,就結果論來講的話,謙信除了勞民傷財之外,一點好處都沒拿到。謙信戰鬥的理由,常是基於人情義理的「義戰」,也就是我們白話說的「奇摩子」,或是更粗一點的話,就是個「爽」字。 根據地位於越後的謙信,生涯最大的強敵不用說,當然是「甲斐之虎」武田信玄。也有人說,就是因為地理上的兩虎相爭,讓這兩位名將因為互相消耗,而失去了爭奪天下的機會。而面對這位強敵,謙信竟然曾在信玄被北條封鎖而領內缺鹽之際,主動送鹽給對方,只因為信玄是個「可敬的對手」。這個故事也是日文中形容公平競爭、不佔對方便宜的成語「敵に塩を送る」由來。
謙信一向被傳說是「俊秀蒼白的天才」。




從上面幾點來看,可見謙信對於自己的行事風格,是有相當堅持的。也正因為這種幾近潔癖的堅持,讓人覺得謙信在這方面有像女性般的特質,給了「謙信女性說」出現的空間。強於戰鬥,讓後世想像謙信是個武勇的大鬍子。而以上的擇善固執(?),和謙信幾次幾近女性生理週期的出兵、退兵,或是因病休陣,還有其用兵有如神助的天才特質,再加上謙信生涯不碰女人,卻帶著俊美小男生在戰陣中隨伴身邊,讓人又覺得謙信似乎是個蒼白瘦弱的俊美男性、甚至說不定是位女性了。 但是,女性說雖然在歷史推斷上極為有趣,但是其根據實在太過薄弱。而大鬍子的謙信肖像,卻是完成於年代已有一段距離的江戶時代,不像前面提到的信長肖像具有當代價值,於是謙信真正的長相,就是目前仍然難解的謎團了。